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解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 時間:
- 2018-12-21 15:01:08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建構主義心理學被視為“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是心理學發展史中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后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為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后來在維果斯基、奧蘇伯爾、布魯納等人的推動下,這一理論得到充分的發展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內容
1.建構主義知識觀——知識不是絕對的真理
2.建構主義學生觀
在學生觀上,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本身便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教師需要在他們已有的經驗世界中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
3.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在學習觀上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4.建構主義教學觀
第一,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模式、有關的先前知識和對教材的信任狀況有所了解,以引導學生對學習材料獲得新意義,修正以往的概念。
第二,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生成新能力和技巧,結合學習材料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認知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組織、評價、監督、控制自己的認知過程,最終能使學生獨立進行理解性的學習。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1.探究學習
通過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學習與所探究的問題有關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2.支架式教學
這是指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外部支持,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讓學生獨立探索學習
3.情境教學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基礎上的教學稱為情境教學。知識、學習是與情境化的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學生應該在真實任務情境中,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主要是以互動合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為教學活動取向的,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育實踐的啟示
第一,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模式、有關的先前知識和對教材的信任狀況有所了解,以引導學生對學習材料獲得新意義,修正以往的概念。
第二,教師除講授學習材料之外,還要培養學生學會生成新能力和技巧,結合學習材料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認知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組織、評價、監督、控制自己的認知過程,最終能使學生獨立進行理解性的學習。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