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 時間:
- 2018-12-21 13:49:39
- 作者:
- 趙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節摩擦力
教學建議:
1.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滑動摩擦力的定義及其產生條件,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現象導出這節課的內容;
2.靜摩擦力是這節課的重點以及難點,尤其相對運動趨勢的判斷較為難突破,需要教師加以啟發和引導,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物理情景通過受力分析,利用假設法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
3.鑒于靜摩擦力的學習較難,在學以致用環節,教師可以舉出多個相關物理情景,請學生自行進行判斷,以達到反復練習、加深理解和應用的教學目的。
有關資料:
1.靜摩擦力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比如說:人走路、推動桌子的過程中桌子上的杯子不會掉落、用手握住杯子使它不掉下來等等;
2.相對運動趨勢的講解可以利用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力,物體會有怎樣的運動,這個運動即為相對運動趨勢。
典例展示——教學片斷
教師:書中圖3.3-1中,小孩推動箱子,箱子沒動,仍與地面保持相對靜止,根據初中所學的二力平衡,說明此時一定有一個力與人的推力平衡,這個力是什么力?
學生:這個力是地面給箱子的摩擦力。
教師:很好,說明同學們對于初中的知識還很清晰。那如果沒有這個力,箱子會發生怎樣的運動?
學生:沒有這個力,箱子會向右運動。
教師:很好,我們就說箱子有向右運動的趨勢,而非相對運動。那同學們再來思考一下,地面給箱子的摩擦力和相對運動趨勢之間有什么聯系?
學生:地面給箱子的摩擦力是向左的,和向右的運動趨勢是相反的。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確實如此。我們說,當兩個物體只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這時的摩擦力叫做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同學們清楚了么?
學生:清楚了。
教師:很好。那我們再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以上分析的過程中,我們是如何判斷相對運動趨勢的?用到了怎樣的物理思想?同學一起來思考總結一下。
學生:判斷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過程中,我們先假設了沒有靜摩擦力,進而分析物體會向哪兒運動,就得出了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所以用到的是假設法。
教師:同學們都非常善于思考、發現和總結,假設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理思維和方法,希望大家課下進一步地熟練應用。
更多教師資格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教師資格面試頻道。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