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理念——“新課改”下的教學觀
- 時間:
- 2018-12-21 16:08:09
- 作者:
- 章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它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新課改之前我們的教學都是“填鴨式”,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被動聽。新課改后提倡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新課改提倡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都是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當材料出現了集體討論等內容時就可以想到這點理論。
第二、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樣只是單純地交給學生知識,并不能促使學生終身學習,而教會學生學習,可以使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仍會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傳授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等。
第三、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注重過程”。新課改前我們都是應試教育,只注重教學結果。新課改后我們在注重結論的同時更加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老師教學的過程。當材料出現了老師讓學生講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去思考,啟發學生等都是重結論的表現,我們都可以答這一理論。
第四、教學從“關注學科”到“關注人”。關注學科,其實也就是關注學習、關注成績。新課改后要求關注人。“人”在這里主要指學生,我們知道學生并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學習者,還是一個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們在關注學習的基礎上,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其他方面,如學生的品德的發展、行為習慣的養成、情緒情感體驗、興趣愛好、自信心等方面。這樣才算做到“關注人”。當材料中出現老師教導學生要孝敬父母或者幫學生樹立自信心等都可以對應這條理論。
這是教育觀的內容,當考試時材料分析題的題干為:請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李老師的行為。那我們馬上就要想到素質教育的內涵(五條)和“新課改”下的教學觀(四條),從這九條里對應我們的材料,體現哪條理論就寫哪條即可。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